ZooKeeper是一个分布式的,开放源码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协调服务,是Google的Chubby一个开源的实现,是Hadoop和Hbase的重要组件。它是一个为分布式应用提供一致性服务的软件,提供的功能包括:配置维护、域名服务、分布式同步、组服务等。

1. ZooKeeper提供了什么?

  • 文件系统
  • 通知机制

1.1. Zookeeper文件系统

每个子目录项如 NameService 都被称作为znode,和文件系统一样,我们能够自由的增加、删除znode,在一个znode下增加、删除子znode,唯一的不同在于znode是可以存储数据的。有四种类型的znode:

  • PERSISTENT-持久化目录节点: 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,该节点依旧存在
  • PERSISTENT_SEQUENTIAL-持久化顺序编号目录节点: 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,该节点依旧存在,只是Zookeeper给该节点名称进行顺序编号
  • EPHEMERAL-临时目录节点: 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,该节点被删除
  • EPHEMERAL_SEQUENTIAL-临时顺序编号目录节点: 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,该节点被删除,只是Zookeeper给该节点名称进行顺序编号

文件系统

1.2. Zookeeper通知机制

客户端注册监听它关心的目录节点,当目录节点发生变化(数据改变、被删除、子目录节点增加删除)时,zookeeper会通知客户端。

2. Zookeeper做了什么?

  • 1.命名服务
  • 2.配置管理
  • 3.集群管理
  • 4.分布式锁
  • 5.队列管理

2.1 命名服务

在zookeeper的文件系统里创建一个目录,即有唯一的path。在我们使用tborg无法确定上游程序的部署机器时即可与下游程序约定好path,通过path即能互相探索发现。

2.2 配置管理

程序总是需要配置的,如果程序分散部署在多台机器上,要逐个改变配置就变得困难。现在把这些配置全部放到zookeeper上去,保存在 Zookeeper 的某个目录节点中,然后所有相关应用程序对这个目录节点进行监听,一旦配置信息发生变化,每个应用程序就会收到 Zookeeper 的通知,然后从 Zookeeper 获取新的配置信息应用到系统中就好

配置管理

2.3 集群管理

所谓集群管理无在乎两点:是否有机器退出和加入、选举master。

对于第一点,所有机器约定在父目录GroupMembers下创建临时目录节点,然后监听父目录节点的子节点变化消息。一旦有机器挂掉,该机器与 zookeeper的连接断开,其所创建的临时目录节点被删除,所有其他机器都收到通知:某个兄弟目录被删除,于是,所有人都知道:它上船了。

新机器加入也是类似,所有机器收到通知:新兄弟目录加入,highcount又有了,对于第二点,我们稍微改变一下,所有机器创建临时顺序编号目录节点,每次选取编号最小的机器作为master就好。

集群

2.4 分布式锁

有了zookeeper的一致性文件系统,锁的问题变得容易。锁服务可以分为两类,一个是保持独占,另一个是控制时序。

对于第一类,我们将zookeeper上的一个znode看作是一把锁,通过createznode的方式来实现。所有客户端都去创建 /distribute_lock 节点,最终成功创建的那个客户端也即拥有了这把锁。用完删除掉自己创建的distribute_lock 节点就释放出锁。

对于第二类, /distribute_lock 已经预先存在,所有客户端在它下面创建临时顺序编号目录节点,和选master一样,编号最小的获得锁,用完删除,依次方便。

分布式锁

2.5 队列管理

两种类型的队列:

  • 同步队列,当一个队列的成员都聚齐时,这个队列才可用,否则一直等待所有成员到达。

  • 队列按照FIFO方式进行入队和出队操作。

第一类,在约定目录下创建临时目录节点,监听节点数目是否是我们要求的数目。

第二类,和分布式锁服务中的控制时序场景基本原理一致,入列有编号,出列按编号。

3. 分布式与数据复制

Zookeeper作为一个集群提供一致的数据服务,自然,它要在所有机器间做数据复制。数据复制的好处:

  • 1、容错:一个节点出错,不致于让整个系统停止工作,别的节点可以接管它的工作;
  • 2、提高系统的扩展能力 :把负载分布到多个节点上,或者增加节点来提高系统的负载能力;
  • 3、提高性能:让客户端本地访问就近的节点,提高用户访问速度。

从客户端读写访问的透明度来看,数据复制集群系统分下面两种:

  • 1、写主(WriteMaster) :对数据的修改提交给指定的节点。读无此限制,可以读取任何一个节点。这种情况下客户端需要对读与写进行区别,俗称读写分离;
  • 2、写任意(Write Any):对数据的修改可提交给任意的节点,跟读一样。这种情况下,客户端对集群节点的角色与变化透明。

对zookeeper来说,它采用的方式是写任意。通过增加机器,它的读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扩展性非常好,而写,随着机器的增多吞吐能力肯定下降(这也是它建立observer的原因),而响应能力则取决于具体实现方式,是延迟复制保持最终一致性,还是立即复制快速响应。

4. 角色

角色

5. 工作图

work

6. 设计目的

  • 1.最终一致性:client不论连接到哪个Server,展示给它都是同一个视图,这是zookeeper最重要的性能。
  • 2.可靠性:具有简单、健壮、良好的性能,如果消息被到一台服务器接受,那么它将被所有的服务器接受。
  • 3.实时性:Zookeeper保证客户端将在一个时间间隔范围内获得服务器的更新信息,或者服务器失效的信息。但由于网络延时等原因,Zookeeper不能保证两个客户端能同时得到刚更新的数据,如果需要最新数据,应该在读数据之前调用sync()接口。
  • 4.等待无关(wait-free):慢的或者失效的client不得干预快速的client的请求,使得每个client都能有效的等待。
  • 5.原子性:更新只能成功或者失败,没有中间状态。
  • 6.顺序性:包括全局有序和偏序两种:全局有序是指如果在一台服务器上消息a在消息b前发布,则在所有Server上消息a都将在消息b前被发布;偏序是指如果一个消息b在消息a后被同一个发送者发布,a必将排在b前面。

7. 工作原理

Zookeeper 的核心是原子广播,这个机制保证了各个Server之间的同步。实现这个机制的协议叫做Zab协议。Zab协议有两种模式,它们分别是恢复模式(选主)和广播模式(同步)。当服务启动或者在领导者崩溃后,Zab就进入了恢复模式,当领导者被选举出来,且大多数Server完成了和 leader的状态同步以后,恢复模式就结束了。状态同步保证了leader和Server具有相同的系统状态。

为了保证事务的顺序一致性,zookeeper采用了递增的事务id号(zxid)来标识事务。所有的提议(proposal)都在被提出的时候加上了zxid。实现中zxid是一个64位的数字,它高32位是epoch用来标识leader关系是否改变,每次一个leader被选出来,它都会有一个新的epoch,标识当前属于那个leader的统治时期。低32位用于递增计

8. Zookeeper 下 Server工作状态

每个Server在工作过程中有三种状态:

  • LOOKING:当前Server不知道leader是谁,正在搜寻
  • LEADING:当前Server即为选举出来的leader
  • FOLLOWING:leader已经选举出来,当前Server与之同步

9. .Zookeeper选主流程(basic paxos)

当leader崩溃或者leader失去大多数的follower,这时候zk进入恢复模式,恢复模式需要重新选举出一个新的leader,让所有的Server都恢复到一个正确的状态。Zk的选举算法有两种:一种是基于basic paxos实现的,另外一种是基于fast paxos算法实现的。系统默认的选举算法为fast paxos。

1.选举线程由当前Server发起选举的线程担任,其主要功能是对投票结果进行统计,并选出推荐的Server;

2.选举线程首先向所有Server发起一次询问(包括自己);

3.选举线程收到回复后,验证是否是自己发起的询问(验证zxid是否一致),然后获取对方的id(myid),并存储到当前询问对象列表中,最后获取对方提议的leader相关信息(id,zxid),并将这些信息存储到当次选举的投票记录表中;

4.收到所有Server回复以后,就计算出zxid最大的那个Server,并将这个Server相关信息设置成下一次要投票的Server;

5.线程将当前zxid最大的Server设置为当前Server要推荐的Leader,如果此时获胜的Server获得n/2 + 1的Server票数,设置当前推荐的leader为获胜的Server,将根据获胜的Server相关信息设置自己的状态,否则,继续这个过程,直到leader被选举出来。 通过流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:要使Leader获得多数Server的支持,则Server总数必须是奇数2n+1,且存活的Server的数目不得少于n+1. 每个Server启动后都会重复以上流程。在恢复模式下,如果是刚从崩溃状态恢复的或者刚启动的server还会从磁盘快照中恢复数据和会话信息,zk会记录事务日志并定期进行快照,方便在恢复时进行状态恢复。选主的具体流程图所示:

选举

Zookeeper集群安装配置

主机 IP 角色 服务 端口
centos-vm2 192.168.134.112 slave zookeeper 2181,2888,3888
centos-vm3 192.168.134.113 master zookeeper 2181,2888,3888
centos-vm4 192.168.134.114 slave zookeeper 2181,2888,3888

端口解析:

  • 2181: zookeeper服务端口
  • 2888: zookeeper集群通讯端口
  • 3888:zookeeper集群选举端口

依赖:java

1. 安装Java(略)

2. 下载安装Zookeeper

下载地址

解压安装

1
2
tar -zxvf zookeeper-3.4.12.tar.gz -c /opt/
ln -s /opt/zookeeper-3.4.12 /opt/zookeeper

拷贝配置文件

1
2
cd /opt/zookeeper
cp conf/zoo_sample.cfg conf/zoo.cfg

修改环境变量

1
echo -e "# append zk_env\nexport PATH=$PATH:/opt/zookeeper/bin" >> /etc/profile

3. 配置Zookeeper集群

/opt/zookeeper/conf/zoo.cfg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# The number of milliseconds of each tick
tickTime=2000
# The number of ticks that the initial
# synchronization phase can take
initLimit=10
# The number of ticks that can pass between
# sending a request and getting an acknowledgement
syncLimit=5
# the directory where the snapshot is stored.
# do not use /tmp for storage, /tmp here is just
# example sakes.
dataDir=/opt/zookeeper/data
# the port at which the clients will connect
clientPort=2181
server.1=centos-vm3:2888:3888
server.2=centos-vm2:2888:3888
server.3=centos-vm4:2888:3888

配置解析:

  • tickTime这个时间是作为zookeeper服务器之间或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维持心跳的时间间隔,也就是说每个tickTime时间就会发送一个心跳。
  • initLimit这个配置项是用来配置zookeeper接受客户端(这里所说的客户端不是用户连接zookeeper服务器的客户端,而是zookeeper服务器集群中连接到leader的follower 服务器)初始化连接时最长能忍受多少个心跳时间间隔数。
  • 当已经超过10个心跳的时间(也就是tickTime)长度后 zookeeper 服务器还没有收到客户端的返回信息,那么表明这个客户端连接失败。总的时间长度就是 10*2000=20秒。
  • syncLimit这个配置项标识leader与follower之间发送消息,请求和应答时间长度,最长不能超过多少个tickTime的时间长度,总的时间长度就是5*2000=10秒。
  • dataDir顾名思义就是zookeeper保存数据的目录,默认情况下zookeeper将写数据的日志文件也保存在这个目录里;
  • clientPort这个端口就是客户端连接Zookeeper服务器的端口,Zookeeper会监听这个端口接受客户端的访问请求;
  • server.A=B:C:D中的A是一个数字,表示这个是第几号服务器,B是这个服务器的IP地址,C第一个端口用来集群成员的信息交换,表示这个服务器与集群中的leader服务器交换信息的端口,D是在leader挂掉时专门用来进行选举leader所用的端口。

4. 创建ServerID标识文件

zookeeper集群模式下还要在dataDir目录(在zoo.cfg文件中配置的dataDir路径)下配置一个myid文件,用以标识本机唯一节点识别信息,这个文件里面有一个数据就是A的值(该A就是zoo.cfg文件中server.A=B:C:D中的A)。例如:

1
echo "1" > /opt/zookeeper/data/myid

5. 启动Zookeeper

1
/opt/zookeeper/bin/zkServer.sh start

6. 配置systemd支持服务

/usr/lib/systemd/system/zookeeper.service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[Unit]
Description=ZooKeeper Service
Documentation=http://zookeeper.apache.org
Requires=network.target
After=network.target

[Service]
Type=forking
User=zookeeper
Group=zookeeper
Environment=JAVA_HOME=/opt/java/jdk1.8.0_202
ExecStart=/opt/zookeeper/bin/zkServer.sh start /opt/zookeeper/conf/zoo.cfg
ExecStop=/opt/zookeeper/bin/zkServer.sh stop /opt/zookeeper/conf/zoo.cfg
ExecReload=/opt/zookeeper/bin/zkServer.sh restart /opt/zookeeper/conf/zoo.cfg
WorkingDirectory=/opt/zookeeper

[Install]
WantedBy=default.target
1
2
3
systemctl daemon-reload
systemctl enable zookeeper
systemctl start zookeeper